59岁的王秀梅和老伴
今年59岁的王秀梅婆婆进城打工10年,一直在卫生间栖身,因为太穷,很多年来同时打4份工,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。当过乡村代课教师的王秀梅说,他们这个贫困之家,希望激励更多寒门学子坚定信念:有志者,事竟成。
老妈妈栖身卫生间打4份工
前日,在南湖边一所知名财经大学,找到体育中心二层一间闲置不用的卫生间。这里就是王秀梅和老伴余爹爹的家。这间不到10平方米的卫生间,王秀梅住了10年。
她老家在新洲区徐古镇长岗山村,年轻时曾在村里当过小学代课老师。丈夫余爹爹年轻时曾是当地有名的才子,但身体一直不好,患有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,现在心脏也出了问题,双眼有严重白内障,左眼完全看不见,右眼只有光感。几十年来,一家生计的重担几乎都压在王秀梅身上。
在村里,王秀梅代课教书,卖菜、卖鞋、帮人刷油漆,为了两个儿子上学和丈夫的医药费,能挣钱的活她都抢着干,从无怨言。
王秀梅身材瘦小
2006年,大儿子快高考了,小儿子刚上初中,想到儿子上大学需要钱,经好心人介绍,她来到这所大学校医院当保洁员,住进体育中心空置的狭小卫生间。
那时月薪520元,维持一家几口的生活很是不易,丈夫长年服药,两个儿子每年不到200元的学费都得省吃简用,总是在学校再三催促下、拖到每学年快结束时才能勉强凑齐。
王秀梅说,刚来这里,下班后捡废品补贴家用,清早出门,次日凌晨两点才回家,堆满了废品只挣得到几十块钱。后来,学校的老师、居民和做小生意的人知道了她的状况,热心帮她介绍兼职。
很多年来,她同时打着4份工:凌晨5点多起床,先去附近KTV打扫夜场留下的大量垃圾;7点钟到一家早点摊帮工卖豆浆;8点钟赶到学校上班做保洁;午休时间到一家餐馆洗盘子;下午继续上班做保洁;傍晚下班再到餐馆洗碗打杂做卫生,直到深夜11点收工。
这两年,王秀梅的年纪大了,辞了卖豆浆和餐馆打杂的活,还在打两份工。
“你考本科都没考上,考研究生想考北大?还要从水利专业跳到金融专业?”王秀梅向记者回忆,大儿子小光从武大本科毕业时想考北大的研究生,她是怀疑的。
小光没有多解释,说在上班。2014年的一天小光突然打电话给她:“妈妈,你猜我在哪?我在北大,我考上了!”
山村里飞出了金凤凰,消息迅速传开了,但小光十分低调,从未接受过采访。面对楚天都市报记者,她和儿子商量,要讲出寒门学子的志气。
因为穷,小光很小就立志以读书改变命运,然而天赋一般,学得辛苦。小学4年级他意外患病,一治3年,父母四处借钱,小光大量缺课,成绩一落千丈。上了初中,他异常刻苦,也只能勉强跟上第一梯队,中考调考离市重点差100多分,想到贫寒的家境,他几乎绝望了。坚持还是放弃?他沉思了几天,开始了狂热的刻苦攻读,翻烂了所有的书本。两个月后中考奇迹发生,他冲进了市重点高中。
高考时,幸运女神没有降临。本想拼命考进武大、华科等名校一举改变命运,但分数离一本线还差十几分。最终,他得到父母支持,放弃了二本,决定再拼一年。第二年,他幸运地以高出1分的成绩考入武大水利水电专业。
儿子梦圆北大感慨“穷得有志气”
在武大,他做家教,寒暑假到酒店、网吧打工,考虑到就业前景不理想,他决定自学,报考经管专业研究生,目标锁定顶尖学府:北大。
第一年考研落榜,他去了浙江一家水利企业,感觉前景一般,重燃北大梦。王秀梅说,小光没有透露辞职了,悄悄回到武汉,做家教维持生活,一心考研。第二年考研仍然失败,2014年第三次冲锋,终于成功登顶。
2015年,弟弟小军在武汉一所211高校本科毕业,顺利考上本校研究生。兄弟俩学制不同,明年将同时毕业。
品尝成功的喜悦,感叹求学的艰辛,小光却说:“妈妈,我们家穷不要紧,就是穷得好啊,穷得有志气呢。”
卫生间内摆了三张单人床
名校硕士放假回汉同住卫生间
名校硕士研究生,与蜗居卫生间里的贫穷父母,反差如此之大,两个儿子避讳吗?“没有啊!他们两个孝顺得很呢。”王秀梅和余爹爹说,小军有空时会买菜回来,帮着做饭;小光寒暑假回武汉时,就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,跟父母一起挤在这间卫生间里睡,而不是借住在学生宿舍里。
记者看到,这间不到10个平方米的卫生间里,一大半的面积被3张单人床占据了,3张床之间挤得没有空隙,不得不摆成两边高、中间低的形状。多出的一张床,是儿子来看望父母时睡的。
毕业后一定要搬出卫生间,让父母享享清
两个儿子上本科、读研究生的学费都靠助学贷款,如今每个月有几百元生活补贴。在北京的大儿子小光做兼职、当家教,不需要他们给钱,小儿子需要的生活费也不多。两个儿子都是热门专业,都是名校硕士,王秀梅知道穷苦的日子就快熬到头了。
“毕业后一定要让父母好好休息休息,他们为我们两个幸苦了大半辈子,是时候放下了”两个儿子说。“没事可以养养花,休养生息。当然不能让父母再住在这小卫生间了,为了以后发展,肯定是要搬新家的。院子里养养花,就算不会养花,不是还有自动浇灌花盆嘛“
'莱之秀”祝愿两位孝子能有所成就,将来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